˙
關於魯特琴的二三事
早年由摩爾人引進於歐洲,由於輕巧好保養加上用途廣泛,很快的在文藝復興時代盛行於歐洲各地
自從巴洛克的華麗風格開始盛行,由於魯特琴音量太過微弱,在和其他的樂器同台時演出時會被掩蓋,因此逐漸被音色較為響亮的吉他所取代,銷聲匿跡數百年。
這幾年演奏家為了還原早年樂曲的原貌,魯特琴才被注意到,重新站在世人的面前。
如果把吉他形容為 Espresso Coffee,毫無疑問的魯特琴就肯定是一杯低調又耐人尋味的 Varietal Coffee,乍聽之下或許不出色,但是卻能讓人聽很久很久,這份由音樂而延伸的哲理只能靠自行體會,正如老子云:『道可道,非常道。』
第一次對於魯特琴產生好感,是聽了紅髮神父 Antonio Vivaldi 的作品RV540,演奏樂團是 Fabio Biondi 帶領的 Europa Galante,
其實說來慚愧,由於 Fabio Biondi 演奏風格多偏巴洛克中後期,該張專輯的音色與演奏呈現其實比較接近吉他,似乎有違魯特琴的本質,諷刺的是這一點似乎是LUTE被取代的原因
這幾年市面上在眾多關於LUTE的音樂專輯中,蠻吸引筆者的是"The Lute Music of J.S. Bach - Vol. 2"這張專輯
目前分類:音樂推薦 (5)
- Jul 24 Sat 2010 15:37
深夜旅人的呢喃........關於魯特琴的二三事
- Apr 06 Tue 2010 22:12
聆聽阿爾卑斯山的教堂錄製的古典樂~Orpheus Quartett

因為無名連結Picasa常會出現叉燒包的圖,所以如果看不到本篇文章圖片 請轉往:http://pili910324.pixnet.net/blog/post/30812282
或許這輩子不一定會到阿爾卑斯山,也許這輩子無緣遇到Ludwig van Beethoven~但透過CD卻可以聽見每個演奏者用心的錄音與演奏詮釋著諸位大師的作品。
這張專輯的錄音地點選在阿爾卑斯山上有800年歷史的修道院(UNESCO monument Monastery Maulbronn),選在這樣的地點除了歷史意義之外也是因為當地氣候佳、雜音少能讓外界對於錄音的影響降到最低。
這張專輯還蠻特別的,正常來說這類HI-FI的音樂CD在一般喇叭上聽起來並不出色,不過我拿了比較低階的喇叭聆聽卻意外發現仍保有它清晰亮麗的特質,看來清亮的提琴聲似乎不大受喇叭限制呢!
發行日:2006.10.31
作曲者:01:Franz Schubert,02-05:Ludwig van Beethoven,06-08:Sandor Veress
演奏者:Orpheus Quartet, Charles-Andre Linale, Emilian Piedicuta, Emile Cantor, Laurentiu Sbarcea
錄音方式:真空管麥克風兩軌直錄
錄音地點:UNESCO monument Monastery Maulbronn
發行廠商:KuK Verlag
曲目
01.No 12 in C minor, D 703 - Franz Schubert
02.In E minor, Op. 59 no 2-01 - Ludwig Van Beethoven
03.In E minor, Op. 59 no 2-02 - Ludwig Van Beethoven
04.In E minor, Op. 59 no 2-03 - Ludwig Van Beethoven
05.In E minor, Op. 59 no 2-04 - Ludwig Van Beethoven
06.Strings no 1-Recitativo - Sandor Veress
07.Strings no 1-Andante - Sandor Veress
08.Strings no 1-Vivo - Sandor Veress
試聽網址:http://www.amazon.com/gp/recsradio/radio/B000J3EEGE/ref=pd_krex_dp_001_001?ie=UTF8&track=001&disc=001
錄音地點介紹:世界遺跡~UNESCO monument Monastery Maulbronn
- Jun 20 Sat 2009 20:49
ARCO -- Arve Tellefsen......尚未完成

1. | Camille Saint-Saens, Svanen(聖桑-天鵝) | |
2. | John Williams, Tema fra "Schindlers liste"(約翰維廉斯-辛德勒名單電影主題曲) | |
3. | Jules Massenet, Meditation fra Thais( 馬斯奈-泰伊斯冥想曲) | |
4. | Enrico Toselli, Serenata | |
5. | Pablo de Sarasate, Un poco piu linto, (Mustalainen fra Zigeunerweisen op.20) | |
6. | John Williams, Remembrances fra "Schindlers liste" | |
7. | Antonio Vivaldi, Largo fra "Vinteren" (De fire arstider)(維瓦第-四季冬天 ) |
|
8. | Heinz Provost, Intermezzo | |
9. | Joseph Joachim Raff, Cavatine | |
10. | Gabriel Faure, Sicilienne op.78 | |
11. | Johan Halvorsen, Veslemoys sang | |
12. | Trad., Jeg lagde meg saa silde | |
13. | Trad., Gjendines badnlat | |
14. | Ole Bull, La Melancolie (I ensomme stunde) | |
15. | Zdenek Fibich, Poem | |
16. |
Stephen Sondhei, Send in the clowns |
ArveTellefsen在1948年出生於挪威,1960年前往紐約拜大師Ivan Galamian習琴.1962年榮獲Harriet Cohen Award大獎,1973年始任教於奧斯陸音樂學院,這些年來他經常受邀在歐洲各國登台演出,深獲好評.曾受邀錄製了許 多協奏曲和獨奏曲唱片,本CD即為其中極出色的一張.
- Apr 26 Sun 2009 18:14
Pachelbel的D大調卡農與吉格爾舞曲

簡單的大逆循環,不簡單的千古成就。
卡農,是一種曲式也就是有數個聲部的旋律依次出現,交叉進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隨,給人綿延不斷的感覺。
Johann Pachelbel的D大調卡農結構為一開始以大提琴演奏低音兩小節重複二十八次,接著再以三把小提琴每隔八拍依序加入,旋律完全相同。
下面就提供三個樂團的演奏來讓大家聆聽
- Jul 09 Mon 2007 16:15
一部精采用心的音樂電影......Copying Beethoven
如果你也和我一樣愛聽音樂,那麼這部電影絕對不可錯過..............Copying Beethoven
故事原由
「永遠的愛人」這封信是在貝多芬書房的秘密抽屜被發現的,這封信沒有寫收信人地址、日期不全,而且從未寄出,彷彿是一封衝動下自我表白的信。
在貝多芬這封給不知名的永遠愛人的信中,貝多芬說:「....有人快樂,有人哀傷,等待命運之神是否垂聽,我只願與你生活在一起,否則寧可不活....我心裡只有你,永遠的愛人....。」
1824年五月,合唱交響曲在維也納的克倫特納劇院首次公演,當大合唱樂曲結束時,聽眾掌聲如雷,並且高聲歡呼,可是,貝多芬仍背對聽眾,手拿指揮棒站在 舞台上,這時一位女高音卡洛琳輕輕拉她的袖子,等貝多芬轉過身來,才看到這感人的喝采畫面,於是他含淚頻頻鞠躬答禮。這首合唱交響曲的偉大,在音樂史上真 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電影開端
1982年,貝多芬的「第九號交響曲」首演前夕,樂譜未完全就緒。樂譜出版商溫佐舒林瑪(Wenzel Schlemmer,勞夫里亞契飾)急迫地需要一位抄譜員完成這件工作,年輕的安娜展現出她的優勢--她是唯一近在眼前又有空的人選。雖然出版商早就領教疾病纏身、脾氣暴躁的貝多芬,對於與女人共事深惡痛絕,舒林瑪還是得硬著頭皮雇用她。安娜認為這是上天珍賜的絕佳機會,能夠讓她在這位著名的作曲家前,展示她的作品,便熱切地接下這份工作。
男主角:艾迪哈里斯
2003年,他因演出【時時刻刻】四度提名奧斯卡,同時也提名金球獎、美國演員工會獎與英國影藝學院獎的最佳男配角獎。在此之前,他也以自導自演的處女作【波拉克和他的情人】的演出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瑪西亞蓋哈登(Marcia Gay Harden)則以此片榮獲奧斯卡最佳女配角。
2005年春天,他與保羅紐曼合演HBO的迷你影集【失落的小鎮】,並提名美國演員工會獎、金球獎與艾美獎的最佳男主角獎。
2005年,他演出大衛科能堡的【暴力效應】,他在本片的演出為他贏得國家影評人協會的最佳男配角獎。
在此個人特別佩服男主角的地方在於努力詮釋與尊重自己所演出的角色,為了演出他花費很多時間在學習如何指揮劇中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
"艾迪哈里斯與黛安克魯格指揮有五十五位成員的凱奇凱梅特交響樂團,以及聲譽卓著、擁有六十位成員的凱奇凱梅特合唱團,演出交響樂的四段樂章--這在銀幕上佔了十分鐘的長度。雖然電影觀眾實際上聽到的是1996年的福茂(Decca)錄音版本,凱奇凱梅特的交響樂團與合唱團為了錄製需要,還是得實際演出。他們得完全精準地抓對節拍,也讓負責維持節奏的哈里斯感受到很大壓力。音樂顧問佩卓卡明斯基表示,哈里斯表現得非常出色。"